logo
  • 加载中...
攻略
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信息来源:不详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重庆是一座鲜艳的山水城市,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汇集了嘉陵江、乌江、綦江、大宁河及其他大小支流上百条。传说太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巴人在首领廪君的率领下,从湖北的钟离山沿清江而上,与生活在长江三峡流域的盐水女神部落结合,渐渐到达乌江与长江的汇合处,至此广袤的四川盆地便显现在白虎巴人面前,从此巴人便在此定居下来,建立了巴国,并把这里作为了他们的国都,这便是如今的涪陵。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重庆涪陵白鹤梁,进入到长江水下40m 深的地方拜望世界唯一的一座水下原址博物馆——涪陵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白鹤梁位于重庆涪陵区城北长江中,一道长1600米、平均宽度15米的自然石梁,古称巴子梁,它常年吞没于江水中,顺江而卧,仅在冬春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因古时常年有白鹤群集梁上,展翅游玩、引颈高亢,加上传说北魏时期尔朱真人在此修炼,乘白鹤仙去,于是白鹤梁也因此得名。

唐代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时人在白鹤梁的长江最低水位线,雕刻了两位石鱼,用以观测长江枯水水位的独特水标。至此,每当长江水枯落,白鹤梁石鱼出水,人们通过观察鱼眼与水面之间的距离,来判断长江水枯程度,并因此在石梁上留下了浩繁诗文图案和石刻笔墨题记,这些都是极其紧张的古代水文观测记录。根据科学测量,白鹤梁石鱼鱼眼的吴淞高程为137.91米,与当地水尺零点在统一水平线上,这是世界水位史的奇迹。因为江水每年枯盈不同,前人刻下的石鱼并不是每年都能露出水面,古人通过持续观察发现石鱼出水的次年,每每是丰收之年,于是渐渐总结出石鱼出水兆丰年的农业丰歉规律。对研究长江中上游枯水规律、航运以及生产等,均有庞大的史料价值。

作为江水枯落的最佳参照物缘故原由重要有三点:一是,白鹤梁脊背标高138米,高出平均最低水位2—3米,低于平均最高水位30米。这使得白鹤梁只在枯水年份的12月至次年3月的枯水期才露出水面,余皆隐没水下。二是,白鹤梁露出江面的面积较大,且石梁外观较为平整,以14.5度斜角倾向江心北岸,据说是长江江心中露出过的最大整石头梁。三是,白鹤梁顺江流排列,离岸近,不在江心,在最枯水位时任然不会影响船只航行。

白鹤梁涨水隐没,水枯表现,四季一现的情景,形成了长江中上游一道独特的风景,也激发出古人大抒情怀的兴致。文人雅士、官吏商贾果过往涪陵,值白鹤梁露出水面,便会结伴泛舟而至,驻足梁上,吟诗作赋,题铭记事。至今,梁上雕刻着自公元763年(唐代广德元年)以来的中国历朝历代题刻165段,3万余字,其中石鱼18尾,观音2尊,白鹤1只,留名者多达700余人,史有传者如:北宋闻名的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此外还有朱昂、秦九韶、王士祯、黄寿等诗文题刻。不仅石鱼造型维妙维肖,而且诗文文句精美流畅,题刻书法更是非常宝贵,字体篆、隶、行、草皆备,风格颜、柳、黄、苏并呈,集唐、宋、元、明、清历代书法之大成,还有浅浮雕、深浮雕、线雕、呵图案、花边和少数民族笔墨等,风格各异,精彩纷呈,其水下碑文之多,历史之悠长,内容之雄厚,情势之多样,,是一条优美的书法艺术长廊,堪称世界水下一大奇观,被誉为水下碑林

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在白鹤梁165段中国历朝历代题刻、图像中,与水文有关的题刻多达108段,持续记录了从公元763年前至公元19631200多年间72个年份里长江的枯水位,反映了长江中上游的水文转变规律,分外是以双鲤石鱼水标为代表的石刻精品,充分表现了古人顺天应人、趋利避害、人与河流协调相生的巨大伶俐,使之成为人类历史上天禀独特、光芒刺眼的水文化资源。

北宋·乐史撰地理总志《太平天地记》记载:“开宝四年,黔南上言,江心有石鱼见,上有古记云:广德元年二月,大江水退,石鱼见,部民相传丰稔之兆。经考证,是目前最早记载白鹤梁唐代石鱼及题刻笔墨的文献。而第一次官方意义上对白鹤梁笔墨资料进行体系调查辑录,是在明代成化辛卯年(公元1471年),涪州龙太守派遣差吏张本仁等到江中石梁上抄写历代题刻笔墨,遗憾的是旧志毁于明末,仅在白鹤梁上留下当时抄写古诗文的题记。1974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水文工作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以《涪陵石鱼题刻》为题,向大会提交报告,白鹤梁的科学价值遂得到世界公认,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1992年,举世瞩目的中国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启动,三峡大坝建成后,库区正常蓄水位将进步到175米,这就意味着位于吞没水位线下的白鹤梁将永久沉入江底。

在长江三峡库区文物珍爱工程中,白鹤梁题刻的珍爱是难度最大、科技含量最高、投资最多的项目。为了珍爱好这一水下瑰宝,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离开其赖以生存的水环境,即原址珍爱的原则,为此先后论证十年,提出了七个珍爱方案,最终白鹤梁题刻水下珍爱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采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葛修润教授提出的无压容器水下博物馆珍爱方案。即在白鹤梁上构筑一个拱形罩体,内置过滤后的长江水,使得罩体内的水压与外部长江水压达到相对平衡,形成无压容器。容器采用先辈的设备及技术对长江水进行沉淀、消毒、活性炭去淤等,以削减对题刻笔墨的侵蚀。同时,从岸边构筑两条廊道直达水下,在数十米的水下观赏题刻。实现白鹤梁题刻的原址珍爱,传之后世,也是共抓大珍爱、不搞大开发的范例,让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千年美景的白鹤梁焕发出新风采、显现新魅力。

2009518日,历时七年,总投资2.1亿元人民币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成为国内外同类文化遗产成功珍爱展示的首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美誉为世界首座非潜水可达到的水下博物馆

涪陵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总建筑面积8433平方米,由水下题刻珍爱体水下廊道地面陈列馆三个部分组成。

水下博物馆的珍爱罩体工程位于题刻正上方,呈椭圆形将整个题刻平面覆盖。水下珍爱罩体墙外设有游人参观通道,游客可由岸上经钢制廊道乘主动扶梯进入水下珍爱体内,重要有三种体例参观:透过廊道22个直径为80厘米的抗压双层参观窗观看;通过罩体内部28个全方位旋转的摄像头在屏幕上观看。地面陈列馆分为两层:一层为接待及功能转换空间,设咨询接待区、序厅、尾厅、水下参观等候区、纪念品售卖区等。二层为陈列展示空间,分为——世界大河文明中的水文观测——白鹤梁题刻的科学价值——白鹤梁题刻的人文价值——世界首座水下题刻博物馆四个单元。

2018年,一位向导在调研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时,对白鹤梁给予高度评价,提出了长江标准眼的价值表述,并歌颂白鹤梁为:世界级宝贝、共抓大珍爱不搞大开发范例、长江历史文化咭片,同时提出了要抓好白鹤梁的珍爱、行使、宣传的工作要求。那么,白鹤梁的价值到底在哪里?我们一路来了解一下,首先是长江标准眼。白鹤梁双鲤石鱼水标,是重庆先民的巨大创举,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巨大知乎是世界水文化史上璀璨醒目的明珠。其次是水下碑林。以白鹤梁元符庚辰涪翁来白鹤时鸣18尾石鱼等为代表的白鹤梁优美的石刻艺术、精湛的书法艺术美轮美奂,是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三是家国情怀。以黄寿题记、吴革题记等为代表的白鹤梁题刻充满顺天道、劝农桑、节用爱民、清廉行政的民本政治哲学思想,闪耀着中华良好传统文化的光芒。他们爱国爱民的家国天下情怀和浪漫主义完善结合,凸显白鹤梁价值的历久弥新。四是科技珍爱。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以无压容器、高强度高清晰的玻璃观察窗、高复杂性的水净化循体系、石质生物灭害珍爱和研究为代表的文化科技珍爱和展示,是世界同类文化遗产工作中的最早探索,采用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堪称国际范例,无不展示着中国自傲。

从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到世界首座水下博物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在保持了白鹤梁水文题刻团体原貌的同时,也保持了文物原生环境,是古代文明与当代科技的完善结合,表现了人类最新的水下文物珍爱理念,注解了中国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以及在文化遗产珍爱方面的决心。它不仅是长江三峡文物珍爱的典范,更为世界同类文化遗产的珍爱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

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双鲤石鱼水标景点】

在涪陵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水下廊道,透过廊道玻璃,大可以特别很是清晰观察到两尾石鱼和一首宋代刘忠顺写的古诗——“留题涪州石鱼:七十二鳞波底镌,一衔蓂草一衔莲。出来非共贪芳饵,奏去因同报稔年。方客远书徒得意,牧人嘉梦合相先。前知上瑞宜频见,帝念民饥刺史贤。

刘忠顺是最早用七律诗歌体例,对白鹤梁双鲤题刻进行解读的人。关于石鱼的历史,我们也只能通过这首诗得以了解。白鹤梁上最早的题刻是围绕两条石鱼水标而排列,虽然人们多称其为唐鱼双鲤,但是这最早石鱼水标的年代应该比唐代更久远,只是随着岁月推移,石鱼的纹路已日渐模糊,令我们难以判断。

该诗首先描写了双鱼在江中清闲从容的姿态,三四两句描写双鱼报丰年的意义,五六两句抒写诗人梦到家书抵达的欣喜之情,最后两句称赞太平盛世下君明臣贤的境况。

请大家细心看题记中的双鲤各有三十六鳞,前雌后雄,溯江而上,雌鱼口衔有代表神圣文雅与鲜艳贞洁的莲花,雄鱼口衔有吉祥其意的蓂草,宛若在水中游弋追逐,两尾石鱼身上的鳞片皆为36鳞,梁上石鱼十八尾,唯有这两尾具有水文价值。

其实,最早雕刻于梁上的两尾石鱼始刻于唐广德元年曩昔,现存一尾及隶书石鱼二字。盖因岁久剥落,形质模糊,几不可问,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涪州州牧萧星拱重刻双鲤,并题有重镌双鱼记。这两尾石鱼是古代人用以观测长江枯水水位的独特水标。新中国成立以后,1963年,考古专家来到白鹤梁上进行考察,并对双鱼鱼眼进行了正确的施测,惊讶地发现,两尾清鲤眼睛的高程与川江航运部门涪陵地区的水位零点在统一水平线上,又科学的揭测出唐代所刻鱼的腹高相称于历年枯水位平均值。每当江水枯落,石鱼出水,人们通过观察鱼眼与枯水面之间的距离来判断江水枯落程度,这和当代水文站所使用的水尺零点原理雷同。每当石鱼出水,人们便奔走相告,观鱼者纷至沓来,不少仔细的人将石鱼出水的日期,石鱼到枯水面的距离,观鱼者姓名,以及石鱼出水情景用诗词等情势刊刻在石梁上,形成了极其宝贵的水文记录,是中国古代最可靠、持续时间最长的水文观测记录。从唐代至今的一千两百多年间,古代人以石鱼为水标,观测长江水位的转变,石鱼出水则意味着一个少雨枯水周期的曩昔,丰收年景将至,石鱼出水兆丰年便广为流传。

此外,白鹤梁上石鱼形象的频繁出现,大概与古人盼望多子多福的观念有关。白鹤梁上雕刻的丰硕的唐代石鱼,口含莲花兰草游玩的清代双鱼,加上送子的观音都是先民们对爱情的憧憬。可以想象,每年三月初三,中国的情人节-上巳节来临之际,白鹤梁露出水面,梁外滔滔波涛,梁内水波不兴、明澈如镜、鱼虾成群、渔船穿梭、笛声婉转,形成鉴湖渔笛;栖息在北山坪参天古树和两岸成林的乌杨、麻柳树上的白鹤常在此觅鱼虾、梳羽毛、游玩、鸣叫,形成白鹤时鸣。人们纷纷来到水边嬉戏采兰,站在石梁上赏心悦目、如临瑶池,文人雅士和修道之人天然爱到此曲水流觞,赏景抒怀,留下浩繁的诗词歌赋。至今保留下来的白鹤梁题刻作者,大多为历代涪陵地方官吏、途经和寓居涪陵的官宦与文人,有名可查询者超过300人,其中不乏一些历史文化名人,这对形成白鹤梁今天的题刻文化,产生了伟大影响。

和刘忠顺同时代的尚书屯田员外郎水丘无逸,写下的一首唱和诗《题涪州双鱼次刘郎中韵》,刻于刘忠顺诗刻左侧,其诗曰:谁将江石作鱼镌,奋鬣扬鬐似戏莲。今报丰登当此日,昔模外形自何年。雪因呈瑞争高下,星以分宫较后先。八使经财念康阜,寄诗褒激守臣贤。

南宋宝祜二年(1254年),时任涪陵郡守的刘叔子,也作有题为《观石鱼嗣刘忠顺韵》的唱和诗:衔尾洋洋石上镌,或依于藻或依莲。梦占周室复兴日,刻自唐人多历年。隐见偶然非强制,丰凶当岁必开先。太平谁谓真无象,罩罩还歌乐与贤。

白鹤梁水文题刻对于长江水利资源的开发行使,具有极大的实际意义。因为白鹤梁石鱼基于常年水位的现实勘测,我们就能够充分借助这些石鱼题刻资料,统计长江上游历史上的水文水位状态,总结长江枯水、洪水发生周期,探索长江上游水文转变规律,为长江沿岸地区的水利建设、水力开发、航运发展提供极其紧张的参考,分外是为葛洲坝水电站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提供了确切可靠的科学依据。这种以历史水文题刻为基础的研究体例,是涪陵先民对世界水文史的贡献,留住这段记忆也表名了我们对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珍爱的决心,也是现代人对石鱼题刻所蕴含的科学价值和科学精神作出的最高评判。

【黄寿题诗景点】

明正德庚午(公元1510年),涪陵太守黄寿观石鱼题五言律诗。此诗用辩证的思想客观的看待石鱼出水兆丰年这一传说,并表现了节用爱民的民本思想。

时乎鸾凤见,石没亦是丰。

时乎鸱鸮(chi xiao)见,石出亦是凶。

丰凶良有自,奚关水石踪。

节用爱人心,胡为有不同。

其中鸾凤,原指鸾鸟或凤凰。古代传说祥瑞的鸟。在这里比喻的是清官。

鸱鸮,指猫头鹰。在这里比喻的是贪官、坏官。 诗意为假如碰到的是好官,石鱼即使吞没在水下也是一个丰收之年;假如碰到的是贪官,即使石鱼露出水面也是一个荒年。丰年和荒年哪与石鱼出不出水有关,只有为官的是否体察民情,爱护人民有关啊!这就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党风廉政建设思想一样,反对贪腐,进步向导能力和在朝水平。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也表现了黄寿节用爱人的为官思想。

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吴革题记景点】

吴革题记刻于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吴革(公元1095—1146年),字义夫,华阳(今四川双流)人。题刻颇有颜体风韵,刚劲慎重。

易以包无鱼为远民,民固可近而不可远。余牧是邦久矣,今岁鱼石呈祥,得以见丰年,而知民之不远也。即尘显妙,有开必先,余乐斯二者,遂率宾僚共为之游。时宣和四年十二月十五日,朝散医生通判军州事常彦,奉议郎前通判达州权司录事李全,修武郎兵马都监曹绾,宣教郎权司士曹事王拱,迪功郎涪陵县尉张时行,朝奉郎权知军州事吴革题。

易,指《易经》。包,通假字,通,厨房的意思。题刻大意为,《易经》里讲,厨房里假如没有鱼是为远民(古代当官的一样平常吃牛羊肉,老百姓一样平常吃鱼肉。故有次说),为官之道是只可亲近于民而不可阔别于民的。我在此做州牧已久,今年终于看到石鱼露出水面,可预见来年定有好收成,人民丰收了,日子过好了,我与人民的距离也就不远了。该题刻也体现出吴革体察民情、亲民爱民的为官思想。要始终紧紧寄托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刻也不离开群众,也是群众路线的表现。

【黄庭坚题记景点】

元符庚辰涪翁来。刻于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黄庭坚(公元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古代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闻名的文学家、诗人、书法家。

黄庭坚生于1045年,卒于1105年,北宋治平四年进士,以才能见重于文彦博。他工诗文,擅长行书、草书,是北宋闻名的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临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从前以文章诗词受知于苏轼,与张耒(lei)、晁补之、秦观并称 苏门四学士,并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其书法善以侧险取势,自成一家,为宋四家之一。

宋哲宗时期,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黔州(今重庆彭水)安置。元符三年(即庚辰年),徽宗即位,时黄庭坚56岁遇赦东归,遂留下此题刻。其诗以杜甫为宗,讲究修辞造句,强调无一字无来处,多写小我日常生活。在此题刻中,将自拆分为两个部分,上面一个,下面一个,是想用字表达了他的心里情绪,好像借字对皇帝说您是让我去不去,来不来,上不上,下不下。

【孙海白鹤梁景点】

清同治版《重建涪州志》在白鹤梁条款下解释:尔朱真人浮江而下,渔人有白石者举网得之,击磬方醒,遂于梁前修炼,后乘白鹤仙去,故名。而直接把白鹤梁三字镌于石梁上的,则是清光绪辛巳年间的孙海三个大字点划有神,结构矜重,内含奔放,气势纵横,既给人以骏利沉静之感,又可领略到浑融萧洒之意味。

孙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卤州,历史上的秦州,现今甘肃天水。

【吴缜题记景点】

北宋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刻。此段题刻是白鹤梁上一幅典型的枯水位题刻。

元丰九年岁次丙寅二月七日,江水至此,鱼下五尺,权知涪州朝请医生郑颐愿叟,权判官石谅信道同观,权通判黔州朝奉郎吴缜廷珍题。

北宋元丰九年(公元1086年),涪州知州郑顗,判官石谅等观石鱼。其时,江水至此鱼下五尺,吴淞基面137.46m。史载,北宋神宗元丰只有八年,而该段题刻的元丰九年实为宋哲宗元祐元年,因为当时交通未便,皇帝下诏改元的诏书没能及时到达蜀地涪州,故作者仍相沿的元丰纪年,时则为是元祐元年。

【庞恭孙等题名景点】

大宋大观元年正月壬辰,水去鱼下七尺,是岁夏秋果大稔,如广德、大和所记云。二年正月壬戌,朝奉医生知涪州军事庞恭孙记。左班殿直兵马监押王正卿、将仕郎州学教授李贲、通士郎录事参军杜咸宁、通仕郎涪陵县令权签判张永年、将仕郎司理参军黄希说、将仕郎涪陵县主簿向修、将仕郎涪陵县尉胡施,进士韩翱书。

北宋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水去鱼下七尺,长江历史上有记载以来第三次大枯。该题刻还转述了唐代广德和大和年间所记载的史实。此段题刻为涪州军州事庞恭孙于大观二年验证石鱼出兆丰年后补记,进士韩翱补书并刊刻。

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