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加载中...
攻略
观音塘国家湿地公园
信息来源:不详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观音塘湿地公园占地623亩,水面200亩,保留了大片原生态湿地风貌,“水下森林”丛生,鱼儿往来穿梭,水面荷花盛开,红蜻蜓鹄立荷花,黑水鸭畅游水中……在这里,山、水、林完善结合形成绿色生态湿地游览区,营造出一幅纯朴、神秘、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山水画卷和诗意栖息的“精神家园”。游客走在清清的湖边,清风拂面,赏心悦目。“青山美美,绿水美美,芳草树叶翠,梦里的小而美……”,华语乐坛闻名词作家庄奴老师创作的歌曲《小而美》如此描绘小城璧山。

观音塘湿地公园堪称“小而美”的典范佳作之一。2013年12月,经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观音塘湿地公园成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它是重庆市首座国家级湿地公园,这一国字号咭片的创立,充分表现了璧山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理念,更加有利于加强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生态珍爱意识,实现人与天然的协调共存。2014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

公园倾注“天然、文化与将来”的理念,以巴渝文化为背景,吸纳璧山深厚而雄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园内建有状元桥、虎峰楼、东林阁、茅莱轩、激光音乐喷泉、科普馆、叠水台、观水桥等景点,充分表现“生态休闲娱乐”、“湿地科普教育”、“历史文化传承”三大功能,集湿地、科普、休闲、文化为一体。


观音塘国家湿地公园

【东林阁】

   东林阁以古代“璧山八景”中的“东林晓钟”命名,拥有雄厚的历史传说,文人墨客代有吟咏。清代乾隆年间,璧山知县黄在中曾写诗称赞“东林晓钟”:“密树疏烟停暮鼓,倚云傍月访东林。招提不是人间路,梵语如闻寰宇心。莲社萧疏存古碣,柴扉寂寞启洪音。野猿睡起鸦飞急,惊破寒窗晓梦沉。”东林阁是为深入发掘这一深厚的文化资源而构筑。这座仿古建筑,由东林阁和爬山廊组成,统共占地面积2956.17平方米,其中爬山廊占地1041.12平方米;东林阁由两层组成,面积共339.69平方米,总高10.07米。匾额由璧山区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胡恰好老师题写,阁内《璧山赋》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赵兴中老师撰写。

【虎峰楼】

虎峰楼因古代“璧山八景”中的“虎峰马迹”的虎峰寺得名。清代乾隆年间,璧山知县黄在中有诗称赞“虎峰马迹”:“翠巘嶙峋古寺东,扪萝天半得雷同。花开蛱蝶清宵露,树吼狻猊半夜风。岭外鹤归僧入定,云间犬吠马行空。昔时浪说神驱虎,万叠巴山一望中。”虎峰楼占地面积805.169平方米,主阁两层,第一层面积338.56平方米,第二层面积299.29平方米,总高19.1米,建筑飞檐翘角,流光溢彩。登上阁楼,可一览整个观音塘湿地公园胜景,凭虚临风,赏心悦目。虎峰楼匾额由本区的重庆书法家协会会员徐江老师题写。

【新建璧山区记题刻】

新建璧山区记题刻,石壁上刻《新建璧山区记》,作者是明代翰林侍读大学士江朝宗。江朝宗字东之,号乐轩,是明代璧山区新市镇(今璧山区八塘镇)人,学问精深,贯通经史,被誉为"良史之才"。他曾参加修撰《大明一统志》和《英庙实录》,重庆现存的最早地方志《重庆郡志》就是由江朝宗自力编纂的。

作为千年古邑的璧山,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建置,元代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因战乱后人烟稀疏撤裁并入巴县。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朝廷重设璧山区。为此,江朝宗专门写下《新建璧山县记》。全文饱含深情地描述璧山“群山怀抱,率然之蟠;诸溪映带,长蛟之伏”;指出了璧山得名于“昔人云‘四山如壁’,又云‘山出白石,明润如璧’”;追述了璧山“地灵人杰”,“宋之时,人文崛起,其间若冯当可、蒲国宝,联登状元;若进士则蒲谦、王大龄辈。谚云:‘状元双及第,进士屡登科’”;极力歌颂新任县令张本“专治新邑,盗息民安”,于百废待兴中筑城,把璧山治理得政通人和的功绩。


观音塘国家湿地公园

【恐龙化石墙】

恐龙,古爬举措物,曾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超过1亿6000万年之久,灭绝于白垩纪晚期。本系列恐龙石雕展示的是璧山本土的古生归天石文化。1978年,在璧山大兴境内云雾山麓出土了全长约4米,距今约1.9亿年,属早期侏罗纪的恐龙化石,被正式命名为“璧山上龙杨氏种”,以纪念我国古脊椎动物学开拓者和奠基人杨钟健教授。“璧山上龙”与“威远中国上龙”、“扶绥中国上龙”并称为中国三大上龙化石标本,原化石现存于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

【五叠泉】

五叠泉秉持“道法天然”的理念,以“叠泉”的造园手法,还原大天然溪流的声音,通过天然的水声流泻,达到“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其特点是“飘如雪、断如雾、缀如流、挂如帘”,随季节和雨水多寡的转变而不同。暮春初夏日节,飞瀑如发怒的玉龙,轰然疾下;仲夏隆冬,雨水较少,则水帘如丝,轻盈柔美,春夏秋冬,各有千秋。

 

【湿地亲水栈道】

古人讲“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懂得珍爱生态环境、与天然协调共处的人才是仁者,才是智者。 “湿地”英文是“Wetland”,由“Wet”(潮湿)+“land”(地皮)构成,最早由美国鱼和野生动物管理局在1956年提出。说到湿地公园,最容易联想到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相比之下,观音塘湿地公园比西溪公园植物品种更多。公园已种植植物品种677个,其中水生植物385个,旱生植物292个,拥有来自国内以及日本、荷兰、美国等8个国家的珍稀品种,包括墨西哥落羽杉、再力花、水鸢尾、眼子菜、纸莎草等。公园吸引了白鹭、斑鸠、鸳鸯等30余种野生鸟类前来栖息,引入了鱼类、青蛙、蟾蜍等20余种水生动物。独特的湿地世界为游客提供了休闲和生态科普研学的最佳场所。

【“道法天然”文化石】

 “道法天然”文化石,石上雕刻着秀逸的行书:“璧山这座城市,建筑不是主体,植物才是,建筑只是附着物,生长在大天然的怀抱之中。丁酉年夏”。“道法天然”出自于老子《道德经》,深刻阐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人与天然协调共生的关系题目,寰宇万物均遵循“道”——天然规律,方能生生不息,共生共荣。我们从古代文化中汲取有益的文化营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拒绝污染。围绕“千年璧山、深绿城市”做文章,建设绿色生态屏障,让城市回归天然,让璧山成为鲜艳的园林,而不是水泥的丛林。


观音塘国家湿地公园

【跌水坝】

跌水坝是一处亲水性景观,行使自然石材外观的微生物膜降解消融性有机物,起到微生物净化的作用。“珠玉拨琴弦,清泉石上流”,坝前独钓老者塑像,寓意太公钓鱼的隐世意境。

【状元桥】

公元二零逐一年再建于此,名状元桥。辛卯年秋。”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开始执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为止,经历了1300年。作为一种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考试促进了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促进了社会道德修养。在科举时代,能够金榜题名,高中状元的人屈指可数,璧山产生了冯时行、蒲国宝两位状元,实为西南文宗之地。据乾隆《璧山县志》记载,璧山旧有冯状元碑,在小东门内;蒲状元碑,在大东门内;二状元坊,在县城南;还有大状元桥,纪念冯时行,旧址在今大东门桥;小状元桥,纪念蒲国宝,旧址在今小东门。为修复文脉,涵养资源,2011年重修状元桥于观音塘湿地公园。整座状元桥长120米,高12.54米,廊桥仿照明清宫廷风格,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桥面上,两侧是36幅本土书画家的字画,内容出自清乾隆璧山知县黄在中的咏璧邑八景和璧山四季诗。八景分别是东林晓钟、圣灯普照、觉院夜雨、茅莱瑶池、凉伞云遮、金剑晴雪、虎蜂马迹、石泉凝脂。当我们细细品味这些作品时,好像沉浸在璧山的古代美景和人文情怀之中。

【茅莱轩】

茅莱轩以古代“璧山八景”的“茅莱瑶池”命名,茅莱瑶池位于璧山大兴镇茅莱山,山上普泽庙祭祀唐代道教闻名人物赵延之,为西南道家文化胜地。山上至今保留了大量文化题刻,清代道光年间璧山举人谭言富题诗:“茅菜应唤小蓬菜,化迹神仙访隐来。心契元关缨冕弃,神游洞府石门开。平夷勋业归青史,勒敕碑亭凝碧苔。庙号无惭称普译,至今群瞻仰乡台。”面前目今的茅莱轩是璧山文化的一个窗口,占地面积391.62平方米,由两层组成,总高10.23米,属仿古建筑,风格古朴;阁楼后部有乌木(阴森木),其兼备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韵,有“东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之称,被称为“炭化木”,历代用作辟邪之物。

【观水桥】

桥头树立着“国家水利风景区”文化石,2014年,水利部批准重庆市璧山区璧南河水利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这是继2009年璧山大沟水库水利风景区创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之后,璧山又一个创建成功的国家水利风景区。2009年,璧山启动璧南河全流域污染综合整治,采取“河内清淤、河外截污、外域调水、生态修复”的模式,渐渐将曩昔的“黑龙江”变成了碧波荡漾的“清水河”。站在观水桥上,碧波荡漾、奇花异卉、古树婆娑、廊桥倒影,一齐汇聚面前目今。

相传塘里还有一口铜钟,天旱时节只要调集群众戽水(抽水),钟钮一露出,用石头击打钟钮便会下雨。这个神奇的传说记载于《璧山县志》,清代嘉庆、道光、同治年间,这种求雨体例都得到了应验。现在,我们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那种敲钟祈雨的传说一去不复返了。


观音塘国家湿地公园

【璧玉广场】

璧玉广场,璧玉广场占地3.5万平方米,广场正中挺立着硕大的璧玉雕塑,雕塑上部以西周时期玉璧为造型,玉璧上镌刻有六条螭龙造型。玉璧寓意璧山的“璧”字,下部石山寓意璧山的“山”字,完善解释了“璧山”得名的缘故原由和文化涵义——“山出白石,明润如璧”璧是古代正人必佩之物,聪明的祖先把这座鲜艳城市命名为“璧山”,比作璧玉,是对这片地皮和这片地皮上生在世的人的最高褒奖。把广场命名为璧玉广场,也是进一步彰显这一内涵。

璧玉广场通过观水桥和湿地公园相连。白天,信步璧玉广场,阳光洒在璧南河上,波光粼粼,倒映着蓝天白云、廊桥绿树,令人流连忘返。夜晚,大型激光音乐喷泉摇荡多姿、亦真亦幻,11种光影声效造型各异,最高水柱可喷至20层楼高(60米),泉水、音乐和灯光浑然一体,五彩斑斓。散步在璧玉广场,你会情不自禁随着喷泉的水柱一路踩着欢乐的节拍,感受小城生活的美好。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