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民国
类型:近当代紧张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区:重庆市北碚区
批次:第七批
1、峡防局旧址位于北碚区向阳街道庙嘴1号,原为文昌宫古建筑,该址坐南朝东,为三重殿四合院,穿逗式结构建筑,小青瓦屋面,单檐悬山顶,西配房为吊脚楼。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该建筑建于明末清初,乾隆四年进行过修整,是北碚主城区三宫八庙之仅存者。该址对研究抗战时期陪都历史、北碚城市发展历史和老北碚风物风貌有紧张价值。 清末民初为私塾馆;1923年,峡防团务局成立后,卢氏兄弟开发三峡,建设北碚,当时的司令部和后来的嘉陵江三峡实验区署、北碚管理局都设在这里;解放后改造为大明厂职工宿舍,现为北碚向阳房管所管理的居民租用房。
2、北碚红楼位于公园村北碚图书馆内,建造于1932年,砖木结构,3层加阁楼,为歇山顶,高14.2米,建筑面积为1498.5㎡,红墙黛瓦,飞檐翘角,造型典雅,故称红楼,为北碚典型建筑之一。 红楼是张博和老师始建此楼为创办兼善中学之用;抗战期间为中间银行北碚办事处,美国副总统华莱士曾在此观看过滑翔表演;1946年红楼归北碚民众图书馆使用(今为北碚图书馆馆址)。现一楼辟为卢作孚纪念馆,二、三楼为历史资料部保存古籍善本及旧历史文化图书资料的书库。 1989年7月,北碚区人民当局审定为区级重点文物珍爱单位。2009年12月15日,重庆市人民当局审定为重庆市文物珍爱单位。该址对研究抗战时期陪都历史和北碚城市发展历史有肯定价值。 1989年7月,北碚区人民当局审定为区级重点文物珍爱单位。2009年12月15日,重庆市人民当局审定为重庆市文物珍爱单位。该址对研究抗战时期陪都历史和北碚城市发展历史有肯定价值。 红楼是卢作孚、张博和老师始建此楼为创办兼善中学之用;抗战期间为中间银行北碚办事处,美国副总统华莱士曾在此观看过滑翔表演;1946年红楼即为北碚图书馆馆址。现一楼辟为卢作孚纪念馆,二、三楼为历史资料部保存古籍善本及旧历史文化图书资料的书库。
3、北碚公园(初名火焰山公园,后改名为平民公园)由闻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老师于1930年创办,位于北碚老城区中间火焰山上,总面积9.13公顷,其中,绿地面积7.5公顷(含水面面积0.1公顷)占82.1%,道路广场面积1.1公顷占12.1%,建筑修建物0.53公顷占5.8%。园中4座山头,有亭有阁、花木繁茂,是重庆市山地公园典型代表。公园内重要景点有:清凉亭、作孚园、汉砖台、四角亭、知春亭、影园、豹馆和狮虎馆等。 该址对研究北碚抗战文化历史与地方历史、社会生产、运动等方面提供了紧张的实物资料。 北碚公园始建于1930年,由昔时北碚峡防局局长、闻名的爱国实业家卢作孚老师组织筹建,初定名为北碚火焰山公园和北碚动物园;1936年合并改名为北碚平民公园;1950年更名为北碚公园,面积达二百余亩。
4、农庄遗址位于北温泉公园内,的中间位置,前有荷花池,旁有温泉寺,环境优雅。坐西向东,二楼一底,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通宽32. 4米,通进深18.2米,其建筑原为土木结构,草顶,占地面积448.22平方米。1966年改建为砖混结构,两楼一底,青砖青瓦,悬山顶,中式建筑风格,建筑面积980平方米。 2009年12月25日被重庆市人民当局审定宣布为重庆市级文物珍爱单位。该址对研究抗战陪都历史和北碚城市发展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农庄始建于1927年,系昔时驻合川军阀陈书农捐款构筑而故名。抗战时期冯玉祥、陶行知常在此下榻,解放初贺龙元帅在此休养。 “文革”时改名旭阳楼作招待所,1986年恢复原名,李井泉、叶剑英、赵紫阳、李鹏、布什等中外政要曾先后在此下榻。1984年李鹏副总理来此挥笔题词:“建设北温泉,造福于人民”。
5、磬室位于北温泉天然风景区内,映月池边,地势西高东低,三面岩石壁立,一壁临嘉陵江,室筑岩上,依势而建,一楼一底,建筑主体形制奇特,砖木结构,青砖勾缝,小青瓦悬山顶屋面,具有折中式建筑特性。临江面有回廊、阳台、天台等别致险要,寂静奇特,占地面积600平方米。磬室一层正面门厅及左右耳房面阔三间,通面阔10米,进深1间,通进深7米,其中门厅为正门第一间呈五边形(五角星)状,其余房间均为四边形见方,共有7间房。临江外围有近13米长2.2米宽的阳台,可以直接通往底层房间及天台花园。始建民国(公元1929年),继建民国(公元1938年) 该址于1989年7月30日,被北碚区人民当局审定宣布为北碚区级文物珍爱单位;2009年12月15日被重庆市人民当局审定宣布为重庆市级文物珍爱单位。该址对研究抗战陪都历史和北碚城市发展历史有肯定价值。 磬室因坐落岩石如磬,又有江水击石,声鸣若磬而故名。1937年底,国民当局主席林森游览北泉,看中磬室,定为“主席避暑山庄”常来小住。
6、竹楼旧址:1936年,闻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募捐建造竹楼别墅。该址位于北温泉天然风景区内,嘉陵江温汤峡西岸山石之上,共两层,上下两层均面阔五间,通面阔21米,进深两间,通进深16米,建筑形制呈L形,房间外围设有过道、回廊。占地240平方米,建筑面积476.4平方米,竹墙、竹柱、木楼、小青瓦屋面、悬山顶,中式建筑风格,环境十分精美。 2009年12月15日由重庆市当局审定宣布为市级文物珍爱单位,该址对研究抗战陪都历史和北碚城市发展历史有肯定价值。 该处曾为北温泉图书馆馆址,解放后合并至北碚图书馆。1939年5月剧作家杨翰笙在此疗养,带病创作,并将《塞山风云》和《日本间谍》改编为电影剧本。1942年炎天,夏衍在此下榻,创作了四幕话剧《水乡吟》,还根据《新生》构思改编了五幕六场同名话剧。该楼1983年维修后,改建为砖混结构,仿竹木造型,并作宾馆使用。
7、柏林楼旧址该址位于北温泉风景区大门左侧,1935年由民生公司捐款构筑。因为筹建时,军阀陈书农的家庭教师王伯宁出力甚大,卢作孚便以伯宁的谐音取名柏林楼。曾作中国旅行社招待所使用过。 该楼为砖木结构,二楼一底,折哀式建筑,坐西北朝东南,面阔23.15米,进深13.45米,通高11米,小青瓦斜山顶,底楼有柱栏回廊,建筑呈凹字形。 该址对研究北碚抗战历史与地方旅游发展有肯定价值。
8、数帆楼位于北温泉公园内,建于1930年,民国(公元1942)年继建,占地面积227.48平方米,一楼一底,上下各8间,建筑面积共365平方米,青条石砌墙、歇山顶,小青瓦屋面木楼回廊、拱形门窗,为西式建筑特性。 数帆楼因地势较高,廊道面朝嘉陵江,视野坦荡可眺望江中帆船点点,故名数帆楼。抗战时期曾作为中国旅行社的高级贵宾招待所,凡来北温泉游览的名人均在此下榻,周恩来、董必武、朱德、刘伯承、郭沫若等革命前辈和蒋介石等国民党要人均在数帆楼住过,黄炎培、朱德、郭沫若等还在此留有诗文。1989年7月,北碚区人民当局宣布为区级重点文物珍爱单位。 2009年12月被重庆市人民当局宣布为市级重点文物珍爱单位。 该址对研究抗战陪都历史和北碚城市发展历史有肯定价值,其建筑有肯定的艺术特色。
9、中国墟落建设学院旧址暨晏阳初旧居:该址位于北碚区歇马镇柑橘研究所内,原占地700余平方米,平房、三合院布局,共有大小房间17间,为晏阳初1940年在此创办“中国墟落建设学院”所在地。1987年,在原址上改建整修并辟为陈列馆至今,现建筑面积为547.8平方米、7个房间、有围墙所围。 晏阳初旧居是世界十大最具革命性贡献伟人之一的晏阳初老师在北碚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并作为中华平教会和墟落建设学院的地址,具有很高的人文历史价值。旧居不光是文物珍爱单位,而且还被作为“重庆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起到了很大的教育作用。 晏阳初,1893年生于巴中县,从前肄业香港,1918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学士学位。卒业从事平民教育活动,积极传播文化科学知识。1940年10月来碚创办私立“中国墟落建设学院”,并居住于此。1950年移居美国。1943年活着界纪念哥白尼诞辰四百年纪念大会上,被评比为“当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之一”。被表彰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
10、梁漱溟旧居位于北温泉街道三花石社区10号四川省总工会重庆北温泉工人疗养院内,是一栋风格别致的三层小楼,原是国民党将领孙元良的别墅,时名“浓荫别墅”。该建筑建于20世纪40年代,典型折衷式建筑,砖木结构,二楼一底,两坡式悬山屋顶,占地面积480平方米,建筑面积1137平方米。墙面由青砖砌成,镶嵌不规则黄沙石,使整栋房子的墙面看上去像开满了金黄色的花朵一样,因此俗称花房子,也叫石房子。1948年,梁漱溟将金刚碑的勉仁国学专科黉舍迁到三花石北温泉松林坡,改名为勉仁文学院,任董事长兼院长。1949年梁漱溟从金刚碑的菩萨沟(原国民党监察院副院长黄绍竑别墅,一楼一底小洋房,20世纪70年代初毁于火灾)搬到三花石的花房子,居住底楼的四间屋子。1949年5月至次年短暂居住,《中国文化要义》在此定稿。 现属四川省总工会重庆北温泉疗养院疗养院。 为珍爱好这处具有较高历史人文价值和科学艺术价值的名人旧居,北碚区正申报梁漱溟旧居为区级文物珍爱单位。该址对研究抗战陪都历史有紧张价值。
Hey小伙伴们,让我来给你们揭秘一个超级棒的会议圣地——北京九华山庄会议酒店!🏰🎉这里不仅满足了我对会......
九华山庄是古典园林庭院式宾馆,别墅套房、四合院、标准间,户户通温泉,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真正的小汤山温泉是......
第一,酒店规划得当,会议室类型较多。北京九华山庄会议酒店日常除了可以举行大型会议,还有各种类型客房。酒店......